五行的本质正是四时。古代学者依据事物会分别与春、夏、长夏、秋、冬发生感应关系,将事物划分为木、火、土、金、水 五大类。因此, 五行是阴阳的展开, 使阴阳关系进一步丰富和细化。恽铁樵说: “四时有风寒暑湿之变化, 则立六气之说 以属之于天; 四时有生长收藏之变化, 则予五行之说以属之于地。五行、六气都是用来说明四时原理的。” ( 《群经见智录# 五 行之研究》 ) 四时原理即阴阳关系之道。
《 内经》 说: “人生有形, 不离阴阳。” “人以天地之气生, 四 时之法成。” ( 《 素问# 宝命全形》 ) 人之上下表里、藏象经络无不取法阴阳四时, 无不与四时阴阳通应。如肝、心、脾、肺、肾 分 属春、夏、长夏、秋、冬 ( 五 行) , 十二 经脉与 十二月 相应, 等等。 故恽铁樵又说: “《 内经》 之五藏非血肉之五藏, 乃四时之五藏。 不明此理则处处荆棘, 《 内经》无一语可通矣。” ( 《素问# 宝命全 形》 )
以阴阳为纲解释人身,其实质 即从天 地人整 体关系的角度认识人之生命系 统, 而不是从物质实体的角度来认识,表明人之生命作为一个整体关系系 统尽管有其特殊结构, 其与宇宙运动关系之网( 天网) 是统一的, 合为一体的, 有通应关系。 阴阳之本义和引申义,显示为运动的状态、趋向和性能, 体现在自然状态下的现象之中。所以藏象经络理论是揭示关系的现象层面规律与解剖学内容的有机统一, 而以前者为主导, 为统摄, 以后者为从属, 为辅助 。
“证” 作为病象, 则是人之生命系统不能正常运行时的自然整体关系状态, 而不仅只、也不直接代表哪一个实体部位、 哪一些物质元素出了什么问题。《 内经》 说 : “善诊者, 察色按脉, 先别阴阳。” ( 《 素问# 阴阳应象》 ) 中医的各种辨证法则是在藏象经络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故也以阴阳为纲, 与宇宙运动关系之网相连通。
中医处方的目标是治证, 即调整人之生命系统的整体关系, 使其自身以及与宇宙运动关系之网相谐调,从而使疾病痊愈。中药药理也是建立在关系上, 而不是物质实体上。中药的性味、升沉、归经、配伍 等, 根本是关系, 以阴阳为本。其理论及炮制方法, 都是为了治证, 调整机体的阴阳关系失衡。
为什么众多天然物品能够成为中药? 为什么中药能够治“证” ?
老子说: “万物负阴而抱阳。” ( 《老子》 第四十二章) 大地上的物类无一不是在宇宙运动关系网的大环境中生存和演变的,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都因受到昼夜四时、五行六气的推荡而被赋予阴阳属性。依理可以推认, 在日、月、地之外, 在更广袤的时空范围, 可能存在着作用更强大影响更深远的阴阳关系。总之, 普遍存在的阴 阳属性, 将天地万物联成一个“家族” 。庄子说: “以阳召阳, 以阴 召阴。” ( 《庄子# 徐无鬼》) 意思是, 阳性事物和阳性事物之间, 阴性事物和阴性事物之间, 会依“同气相求” 的法则相互招引, 从而相互加强。这样,天地间同一事物之阴阳两个方面会发生相依相须、消长转化的关系; 不同事物的阴阳, 由于可以对应相互加强, 因而也可能交错发生相促、相制关系。中医学正是依据阴阳之间的这种关系, 选取适当的自然物, 经过炮制, 利用其偏阴偏阳的特性, 去调节人之生命系统的整体阴阳偏胜, 而不是直接针对病原体和病灶。
通过以上分析 , 可以进一步明了, 证的实质是关系。而关系要比物质实体更接近事物的整体状态和特殊本质。所以辨证论治具有自己独到的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人之生命系统是一个天地人多重关系的集合体。辨证论治通过辨析生命系统内外的各种关系, 能够比较全面地利用一切有利关系, 避免不利关系, 尽量高效率地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如中医运气学说要求在诊疗过程中考虑年运、天象、气候等条件对人之生理病理所产生的规律性影响, 这对于疾病的诊断和制定施治方案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生命是一活的运化过程, 不能没有相应物质实体的支撑。 生命物质是生命过程的基础, 但是要实现这一过程,所有生命物质要受各种运化关系的支配、推动和决定。生命过程中的关系是主动的, 起制导作用, 最能体现生命活力和生命运化。 辨证论治从关系入手, 顺从生命系统运化过程的原本路向, 设法使各种关系, 包括与天地的关系, 协调通畅, 恢复正常机能, 从而祛病健身, 这样的治疗机制与生命系统 本有的关系过程相统一, 也就容易被生命系统本身所接受。 故《 内经》 说: “无代化, 无违时。” ( 《 素问# 五常 政》) 意思是, 治病要顺从生命过程自身关系的走势与时序,这样才能在保护和利用生命系统的情况下, 高效率地使患者康复。
辨证论治调整生命系统的整体关系, 使病邪 在体内失去生存的条件和环境, 完全 被机体正气之势所控制。如同孙子兵法中的“ 造势” 创造有利于己不利于敌的对决态势, 以致使敌人( 病邪) 不堪一击, 不战自溃。当此之时,只依仗病人的自我痊愈机能或少量相关药物, 即可将病邪祛除。
如果以对抗方式直接消除病原体和病灶, 它们作为实体性病因病果, 虽然可能是整个病患的物质基础 , 但是这样做违背“化不可代, 时不可违” 的生命法则, 其后果会给人身带来伤害。而且, 病原体的抗药性在持续增强,化学合成药物的杀伤力不得不大幅提高。时至今日, 药物在杀灭病原的同时, 已危及人的生命。另外, 许多疾病只有证候, 却没有或找不到实体性病因病果, 辨证论治则是唯一有效选择。
由于生命系统的整体关系包括许多相互关联的分支系统, 通道循环交错, 而辨证论治在于通调关系, 这就使辨证处方有可能采取多条途径, 皆可将同一病证治愈。 所以医师可根据病人和当时的具体条件, 灵活选取最适当的方法施治。 这也是辨证论治的一大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