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于意(公元前205?~前150年),西汉临淄(今山东淄博)人,因曾任齐国的太仓长(一说太仓令),人称仓公。年轻时喜钻研医术,拜公孙光为师,学习古典医籍和治病经验。公孙光又将仓公推荐给临淄的公乘阳庆。当时公乘阳庆已年过六十,收下淳于意为徒,将自己珍藏的黄帝、扁鹊脉书和根据五色诊断疾病、判断病人预后的方法以及药物方剂等方面的医书传给他。三年后,仓公出师,四处行医,足迹遍及山东,曾为齐国的侍御史、齐王的孙子、齐国的中御府长、郎中令、中尉、中大夫、齐王的侍医遂等诊治过疾病。
后淳于意被人控告,官府将其传到长安受刑。淳于意生有五女,当被传进京问罪时,他感叹没有儿子帮忙,小女儿缇萦毅然随父进京,并上书朝廷,愿意为奴以换取父亲的减刑。汉文帝亲自过问,遂使淳于意被赦免而回故里。淳于意在应诏回答汉文帝询问时,叙述了自己学医的经过、业务专长、师承、诊疗效果等,这些记录中包括25个病案,史称“诊籍”(即诊病的簿记)。病案格式一般均包括病人的姓名、年龄、性别、职业、籍里、病状、病名、诊断、病因、治疗、疗效、预后等,从中反映了淳于意的医疗学术思想与医案记录上的创造性贡献。
像秦越人一样,淳于意并没有把医学经验的传授限定在神秘而狭小的范围内,而是广泛传授医术。他因材施教,培养了宋邑、高期、王禹、冯信、杜信、唐安以及齐丞相府的宦者平等弟子,是秦汉时期文献记载中带徒最多的一位医家。
(资料来源:李经纬,林昭庚主编.中国医学通史(古代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