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中医学理论体系结构与内涵研究室,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设立的第一批重点研究室。研究室主任为潘桂娟研究员,秘书为陈曦副研究员、张宇鹏研究员。研究室于2012年通过建设验收,获得“优秀”评价;2016年、2021年两次阶段性评估,均获得“优秀”评价。
二、研究成果
1、代表性著作
(1)大型丛书:《中医学理论体系框架结构研究丛书》《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集成》《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中医痰证研究系列丛书》《古今中医痰证类案集成》《中华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基础理论》《五运六气典籍汇纂丛书》《中医理论传承丛书》,等。
(2)个人论著:《医论集要:中医学之道》《五运六气研究》《<黄帝内经>气化理论研究》《藏象新论》《证候实质研究》《中医病机新论》《古代大医养生之道》《入静养生的原理》《中医治则学》,等。
2、获得奖项
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学术著作二等奖2项、李时珍医药创新奖1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学术著作二等奖1项;中国中医科学院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全国优秀古籍图书一等奖1项。
3、发表论文
核心期刊发表相关论文300余篇,SCI论文4篇。
三、团队情况
研究室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6个中医科室(方法论、藏象学、病因病机、诊法与证候、治则治法与养生、经典与学术流派研究室)为构成主体,以4个实验中心为辅助。团队成员曾先后承担国家973计划项目及课题、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基金、行业专项等重点项目,具备较为深厚的学术积淀和专门从事理论研究的能力。基于上述科研项目,研究室与北京、辽宁、成都、安徽等20余家中医药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广泛、实际合作关系;其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医史文献及临床学科研究骨干,参加由研究室主编的多部大型学术著作,成为实质上的团队外延,体现研究室在中医理论研究方面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四、研究方向
1、中医学理论体系框架结构与内涵研究。梳理各理论范畴形成与发展的脉络,厘清范畴之间相互关系,深入阐明其(概念、原理)理论内涵。
2、中医历代名家学术思想及诊疗经验研究。通过对代表性医家学说与临床经验的理论升华,使之融入和丰富中医学理论体系,为当代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3、中医临床诊疗理论研究。开展中医痰证诊治理论、中医病证诊疗理论、西医疾病中医诊疗理论研究,为当代临床实践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