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实验室设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中医药防治病毒性疾病基础实验中心(简称“病毒中心”),由原中国中医研究院P3实验室,以及分子病毒学、免疫学等辅助实验室组成,实验室面积共360 m2,1995年底建成并通过卫生部验收,引进HIV病毒(卫疾控二发(1995)第041号),创建了高等级生物安全的防护措施与严格的管理制度,以及规范的中医药抗HIV方药的研究程序;2009年7月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验收——中药生物安全实验室(编号为TCM-2009-384);2020年完成北京市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备案(京东城卫实验室备字[2020]第003号)。
二、研究成果
在连续承担国家“八五”、“九五”和“十五”科技攻关、科技部社会公益发展基金的基础上,又连续主持完成国家“十一五”、“十二五”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留学归国人才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与流感等病毒性疾病项目20余项,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实验室具有BSL-2防护系统,以及多基因表达谱定量分析系统(GeXP)、超速冷冻离心机(Beckman)、瑞士病毒载量(HIV、HBV、HCV)定量分析系统(COBAS)、德国氧化与抗氧化快速分析仪(Jena)等。建立了高级别生物安全技术,以及病毒基因分型与定量分析技术、艾滋病治疗后免疫学评价技术、流感体内药效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技术等技术。
三、团队情况
实验室现有科研人员6人,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专业技术人员,其中研究人员4名,均为高级职称,技术人员2名,其中副主任技师1名。博士研究生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团队成员均受过生物安全相关培训,第二届国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1名。团队曾承担2项国家重大专项及多项自然基金等课题,和抗SARS病毒实验,掌握多种病毒的体内、体外实验技术,掌握和了解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相关实验技术。
四、研究方向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科学理论与技术,开展如下研究:
1、中医药干预冠状病毒与流感病毒感染相关机制研究;
2、经典方加减防治流感病毒感染作用机制与物质基础研究;
3、中医药干预艾滋病毒感染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主要成员右至左侧依次为王克林研究员、翟志光副研究员、孙萌副研究员、王笑红主管技师、孙刚副主任技师,具有北京市生物安全师资培训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