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主任:李宁,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特殊中药纳米化技术与应用研究;中医药防治病毒性疾病基础研究。曾两次获得欧洲糖尿病研究基金(EFSD)资助,归国后主持或参与科技部中国-奥地利中医药防治重大感染性疾病“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与联合研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院“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专项,院创新工程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研究成果先后发表在Science Bulletin,Nano Today,Redox Biology,Diabetes等国际权威期刊,参与撰写英文论著2部。
科室主要成员:许若丹,副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纳米中药靶向递送、中医药病毒防治基础研究、中医药组织工程及再生医学中的研究。主持和参与欧盟第六科技框架,欧盟第七科技框架(玛丽居里行动),丹麦创新战略研究。归国后主持或参与科技部中国-奥地利中医药防治重大感染性疾病“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与联合研究,国自然面上项目,国自然青年项目,北京市中医药科技发展资金项目,院“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专项,院创新工程等。研究成果先后发表在Nano Today,J Control Release,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Cell Oncol 等国际权威杂志,参与撰写英文论著一部。
生物医学工程技术是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工程学等科学原理,采用前沿技术方法,将生物学理论转化为先进的产业化要素,解决医学难题,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前沿学科,是生命科学、中医药学发展及临床医学实践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心围绕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目标,聚焦中医药现代化关键技术瓶颈及产业化需求,推动中医药与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密切结合,丰富发展中医药学;将生物工程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技术应用于中医药研究中,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构建适用于中医药研究的方法技术体系;为该领域的技术成果评价、推广和政府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加强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推动中医药文化和学术的全球传播。
目前,中心以中国-奥地利中医药防治重大感染性疾病“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为依托,通过构建非生物安全实验条件的抗病毒药物筛选、评价体系,解析中医药抗疫有效方药的药效物质及作用机理,推动中医疫病学科发展、中药新药研发及中医药的全球认可与应用。中心通过与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安德普泰皮肤生态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初步建立了特殊中药纳米化平台、基于hiPSC皮肤病模型的研究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落地实施。
近三年,中心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为第一完成单位,在Nano Today,Int J Nanomedidne,Front Bioeng Biotechnol 等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10篇,阅读量6万余次,最高影响因子20.722;一名博士研究生获得2021年国家奖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