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承工作室 -> 周超凡 -> 工作动态

基础所第六届中医理论学术活动周开幕暨周超凡学术传承大会在京举行

发布时间: 2021-05-13 来源:科教处
摘要:

  2021年5月10日,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教育管理处、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和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协办,“第六届中医理论学术活动周”的第一场学术活动“周超凡学术传承大会”在北京顺利召开。本次中医理论学术活动周以“名老专家学术思想整理和传承”为主题,持续推动中医理论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充分展示当代中医药学术发展水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诸国本,

     2021年5月10日,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教育管理处、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和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协办,“第六届中医理论学术活动周”的第一场学术活动“周超凡学术传承大会”在北京顺利召开。本次中医理论学术活动周以“名老专家学术思想整理和传承”为主题,持续推动中医理论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充分展示当代中医药学术发展水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诸国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教司师承继教处处长曾兴水,国家行政学院许正中副主任,中国中医科学院教育管理处处长马堃,中药研究所所所长陈士林,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所长杨金生,党委书记马燕冬等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周超凡先生传承团队成员、好友和同事等130余人参加了学术周的开幕式活动。会议由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副所长徐世杰主持。





       学术传承人刘颖研究员做了《周超凡学术思想介绍》的主题报告,系统介绍了周超凡先生从事中医药临床和科研工作近60年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杨金生所长代表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以下简称“基础所”)致欢迎辞,介绍了基础所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同时回顾了与周超凡教授相处的感受和收获。对周超凡教授在中药药性、药理研究和中医治则治法理论研究领域持续深耕近60载,“论辩醇正,法度粲然”,给与了高度赞扬和感谢。
       杨金生介绍,著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发掘整理研究工作一直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法规、文件的出台,进一步确立了长期坚持推进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继承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成为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重要内容。
       杨金生指出,“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已经成为当前中医药学术和事业发展的主旋律。黄璐琦院士多次倡导,要存续“中医道统”。从而彰显中医药学术主体性特征,维护和巩固中医经典的核心学术地位,系统梳理中医药学术发展的历史谱系,“活态”传承古今名家的创新理论和临床特色,培养具有深厚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素养的优秀人才等方面,对新时期中医药学术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启示和要求。
       杨金生强调,“十四五”开局以来,基础所围绕中国中医科学院下达的研究所“三定方案”和院科技创新工程的具体指示,组织力量集中开展包括经络理论、药性理论在内的“中医理论守正传承诠释研究”,充分遵循中医理论传承规律,注重发掘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思想与概念内涵,持续加强对中医经典与学术流派脉络的阐发,开展守正创新的系列评价研究,努力形成具有中医药特色、崇古出新的中医基础理论现代表达。
       杨金生在最后总结中提出,传承研究的模式要遵循“传扬五大核心思想”(探索医源、继承医道、发微医理、创新医术、弘扬医德)和“整理五项基本内容”(挖掘医案、梳理医脉、总结医绩、凝练医言、宣传医评),通过构建研究所内在的学术传承谱系,塑造本所研究人员强烈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向心力。
 
 
 

       陈士林所长代表中药所发言,回顾了周超凡教授在中药所工作23年的成就,感谢周超凡教授为中药所发展做出的贡献。陈士林所长高度评价了周超凡教授历任六届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参与1977-2005年药典部分中药的修订工作,以及连任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关注群众用药安全,多次提案中药注射剂上市再评价等工作。
 
 
 

       曾兴水处长代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教司发言,赞扬了以周超凡教授为代表的名老中医药专家为新时代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同时阐述了我国中医药师承工作的基本政策、总体现状和未来规划,强调要不断加强中医药基础研究的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多途径人才引进和开放协作,创新中医药理论人才培养和成长模式,通过高等院校教育、继续教育和师承教育,扩大培养规模。



       国家行政学院许正中副主任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周超凡教授严谨的治学精神和高尚的医术仁心,从五个方面强调了发扬光大中医药在“健康中国”的重要意义。
 
 
 

       黄璐琦院长做了主旨发言,代表中国中医科学院向周超凡教授表示敬意。黄璐琦院长指出,周超凡教授不仅仅是一个中医学家,还是一个中药学家,真正体现了医药的圆融,以周超凡教授为代表的名老中医药专家为基础所的成长壮大和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黄璐琦院长肯定了基础所全所员工围绕中医学理论体系,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方针,在面向临床的中医理论框架与内核研究,中医理论在重大疾病临床防治中应用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目前基础所拥有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个中医基础理论重点研究室和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
 
 
 

       黄璐琦院长指出,研究中医药理论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比其他学科更具有显示度,但目前存在创新乏力,现代科学内涵诠释不足,人才队伍严重萎缩,标志性成果缺乏等亟需解决的问题,并以国家中医医疗队对武汉新冠疫情病因病机的探索和中医药高原医学认识为例,阐释中医药理论创新的途径和重要性。
       黄璐琦院长就“做大做强中国中医科学院”和在十四五规划背景下,做好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提出三点要求。第一,不忘本来,认识中医药的历史地位及其意义,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持续开展中医药基础理论传承研究;坚持道统,守住中医药经典之正,切实传承好中医的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和预防治疗观。第二,吸收外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创新开展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现代研究,依托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合理诠释中医药理论的科学内涵;中医药理论研究要联系临床实践和科学实践,基于实践提炼理论,遵循“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过程。第三,面向未来,夯实中医药理论基础,抓好中医药理论的学科建设,逐步推进中医药理论的创新研究;不断加强中医药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建设,为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提供支撑。基础所应在全国作出示范,取得标志性成果。
 
 
 

       为了深入开展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传承和中医药知识科学普及,造福更多民众,基础所与银川宜善互联网医院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周超凡学术传承项目”,拟通过多种形式,组建周超凡学术传承团队,组织开展相关资料的整理和学术传承工作。本次会议上杨金生所长与郭文华董事长代表合作双方签署协议。
 
 
 

       本次会议同时举行了22名来自基础所和院外的医药和文化工作者向周超凡教授的拜师仪式和6名传承人的出师仪式,基础所杨金生、马燕冬、金香兰等领导现场见证。周超凡教授在发言中感谢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所以及社会各界人士长期以来的支持,同时对传承人的临床和科研工作提出要求。

 
 
   
 
   
 
   
 
   
 
        优秀传承人于智敏研究员应邀做了题为《周超凡医药圆融思想探究》的学术报告。报告详细阐述了周超凡教授的“圆融”思想,包括医药皆精,方药并重,身心同调,中西汇通,道术互参;周超凡教授是“医药圆融”的典范,其方具医之理,医为方之用,方与理合,药与法会,药方法理浑然一体;从周超凡教授“医药圆融”思想可获得“医不三世,不服其药”“不为良相,即为良医”“学书废纸,学医废人”“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等四方面的启示,对今后开展周超凡教授学术思想研究和传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