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9-10日,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备案项目——五运六气与临床应用研修班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研修班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干支象数医学研究分会、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学科、辽宁省鞍山市科学技术协会、鞍山市汤岗子康复医院、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社、《中医规范与标准(英文)》编辑部共同协办。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教授孟庆云、杨力,中国中医科学院教育管理处副处长毛超一、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副秘书长苏庆民、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所纪委书记徐世杰、北京针灸学会原秘书长黄毅、辽宁鞍山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于晓丽、鞍山市汤岗子康复医院副院长刘琳、五运六气继续教育项目负责人杨威与授课专家代表等出席,近100位学员代表参加现场培训,来自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的中医药与科技工作者及四川省首届国医大家经验传承班学员代表等300余人参加线上直播学习,开幕式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所科教处处长江丽杰主持。
徐世杰对各位同仁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五运六气是源自《黄帝内经》的中医经典理论,蕴含独特的中医思维和学术魅力,对五运六气的研习有助于我们传承中医原创思维,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基础所在五运六气领域具有深厚积淀,五运六气与临床应用研修班作为国家级中医药继教项目已连续举办8年,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希望大家通过研修班研习,更好地传承发展五运六气学术,促进交流,加强合作,提升共识,增进中医药与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创新,使五运六气等中医经典理论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协办单位代表胡亚男致辞指出,五运六气理论与临床运用研修班已经成为国家级继续教育备案项目中的品牌项目,为全国培养了大批五运六气研究人才,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学习和运用五运六气的优质平台。长春中医药大学五运六气所属课程入选教育部国家一级课程,苏颖教授主编《五运六气概论》成为国家级“十四五”研究生核心规划教材,有力推动了五运六气理论的教学和推广。长春中医药大学五运六气研究团队期待与基础所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共促新时代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协办单位代表于晓丽表示,鞍山市科协和鞍山市汤岗子康复医院积极组织鞍山地区100余名基层单位的医疗和科技人员线上参加本次研修班培训,旨在通过柔性引进专家人才的方式,为鞍山搭建提高中医学术水平及临床医疗水平的服务平台,进一步推动鞍山科技与健康事业发展。
本次研修班还同期举办了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干支象数医学研究学术年会,来自中国科技大学、河南省中医医院等单位的7位理事代表进行学术交流。苏庆民代表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对本次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作为中华传统医学的宝贵遗产,干支象数医学承载着古代智者的智慧与经验,展示了生命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奥秘,在预防和治疗疑难杂症中的独特作用。在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的引领下,期待干支象数医学研究分会取得更大成绩。
杨威指出,自2017年首届国家级五运六气继续教育项目开办以来,连续8年参会人员累积已达3500余人,线上课程公益性播放12万人次。在这8年中,五运六气领域的科研、教学与临床工作者们经历了学术争鸣、防疫抗疫和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新历程。提倡大家共同为中医学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中医健康服务贡献更多力量。
最后,毛超一发言指出,中国中医科学院作为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和国家中医药人才培训中心建设项目的依托单位,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和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强力支撑,充分发挥中医药行业国家队的引领作用。五运六气与临床应用研修班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的精品国家级继教项目,已成为全国五运六气教学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期待通过本次研修班举办,促进大家拓宽学术视野,激发学习热情,培养一批具有坚实中医药理论基础,坚持中医药原创思维并掌握现代科技方法的中医药人才,助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本次研修班为期2天,线上线下同步播出,特邀来自于中国中医科学院等单位的17位知名专家授课和主持,内容涵盖五运六气的学术源流、象数医学应用、五运六气学术特征、诊疗思维、临床技能、方药应用、疫病防治研究、体质禀赋研究及《黄帝内经》的天文原理等。授课专家们从多学科、多维度讲解五运六气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法则,知常达变,融会贯通,深入浅出,形象生动,为掌握五运六气的科学原则与临证思维构建了系统的学习体系。
杨威表示,今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的五运六气研究团队将继续搭建中医经典理论与临床提高的国家级教学与科研交流平台,致力于培养高水平的中医药相关人才,加强央地院校机构的科研合作,服务于基层的卫生健康能力提升,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
授课专家
主持专家
(供稿:王国为)